IB评分机制详解:45分满分怎么来的?核心课分数怎么算?
很多刚接触IB课程的家长第一眼看到“总分45分”都会困惑:
- “为什么IB满分不是100分?”
- “六门课怎么分?核心课程也给分吗?”
- “大学录取看的是多少分才有竞争力?”
本文就带你彻底搞懂IB评分机制的逻辑、结构与核心课程分数占比,让你对孩子的学习成果有清晰认知,对升学规划有准确判断。
一、IB评分结构一览:45分满分 = 6门课 + 核心课程
模块 | 分数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六门DP课程(Group 1–6) | 每科1–7分,共 42分 | 按课程作业 + 考试 + 内评综合打分 |
核心课程(TOK + EE) | 合计最多 3分 | 基于两个作业的组合等级转换 |
总分 | 45分 | 全球统一评分标准 |
所以,IB评分并非“百分制”,而是“课程 × 能力 × 综合评估”的多维度国际评分系统。
二、六门课程分数怎么算?7分是世界级高分
每个学生需从IB六大学科组中各选一门课程,每门课程最终评分为 1到7分,其中:
分数 | 含义(近似理解) |
---|---|
7分 | 优秀(Outstanding)≈ A+ |
6分 | 非常好(Very good)≈ A |
5分 | 良好(Good)≈ B |
4分 | 合格(Satisfactory)≈ C |
3分及以下 | 不合格(Fail) |
六门课总分满分为 42分,达到 24分为最低文凭合格线(但有详细限制条件,见下文)。
三、每门课程怎么打分?= 外部考试 + 内部评估(IA)
项目 | 说明 |
---|---|
外部考试(External Assessment) | 每年5月全球统考,由IBO组织命题与评分,占总分60%–80% |
内部评估(Internal Assessment) | 包括实验报告、论文、演讲、调查报告等,由校内教师评分、IB抽样复核,占总分20%–40% |
IB强调“过程性+能力导向评估”,所以不靠一场考试定成绩。
四、核心课程3分怎么给的?TOK + EE × 配分矩阵
很多家长以为TOK、EE不打分,但实际上,它们以等级(A–E)评分,再通过配对,决定能否拿到 最多3分的核心加分:
TOK × EE 配分矩阵如下:
EE A | EE B | EE C | EE D | EE E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TOK A | 3分 | 3分 | 2分 | 1分 | 不合格 |
TOK B | 3分 | 2分 | 1分 | 0分 | 不合格 |
TOK C | 2分 | 1分 | 0分 | 0分 | 不合格 |
TOK D | 1分 | 0分 | 0分 | 0分 | 不合格 |
TOK E | 不合格 | 不合格 | 不合格 | 不合格 | 不合格 |
简单记忆法:要拿3分,TOK或EE至少有一个是A,另一个不能低于B。
五、IB文凭发放规则(合格标准)——不仅要“总分达标”,还要“结构合理”
想顺利拿到IB Diploma,学生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:
核心课程方面:
- TOK、EE都不得为 E等级
- CAS必须完成(完成不评分,但若未完成即直接不授文凭)
六门课程成绩要求:
- 总分至少 24分
- HL科目不得出现2门以下4分
- 最多允许一门为2分,但必须有其他课程平衡分数
- 如果选了4门HL,第四门成绩仍纳入总分计算 IB强调“全面平衡”,不鼓励偏科型结构。
六、IB总分参考值:什么分数才算“有竞争力”?
IB总分 | 对应情况 |
---|---|
45分 | 全球状元级,全世界每年不到1%能达到 |
40–44分 | 申请牛剑、常春藤等顶级名校的硬核竞争力 |
36–39分 | 申请世界前100高校具备充分优势(如多所英国G5、美Top30) |
30–35分 | 属于中段成绩,可申请中等偏上的大学或文理学院 |
24–29分 | 基本合格线,但需搭配其他亮点(如EE/面试/作品集)提升竞争力 |
不同国家、大学、专业对IB成绩的接受标准各异。部分英国大学会开出 38分 + 7/6/6 in HL 的条件offer,部分美本更关注整体背景、文书与活动。
七、IB的“45分”,背后是能力、结构与过程的综合展现
IB 要素 | 核心培养能力 | 学生画像价值 |
---|---|---|
六门课 | 知识掌握 + 研究技能 + 跨学科思维 | 学术广度与深度并重 |
TOK | 思辨深度 × 表达逻辑 | 思维清晰、逻辑严密 |
EE | 研究能力 × 写作规范 | 具备独立研究与论文能力 |
CAS | 行动力 × 责任感 | 展现领导力、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|
最终形成一个有逻辑、有能力、有温度、有广度的学生画像。
评论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