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Horrible Science》系列:恶心有趣 × 科学启蒙 × Lexile ≈500–910L
《可怕的科学》 给中国孩子的科学启蒙首选,不是“吓人”,而是“有趣得可怕”!
你有没有想过:
你身体里的鼻屎、汗液、细菌到底是什么鬼?
宇宙有没有尽头?黑洞会把你吸进去吗?
为什么有的毒药让人瞬间毙命,而有的慢慢渗透?
《Horrible Science(可怕的科学)》系列用幽默漫画 × 奇葩比喻 × 惊奇故事的方式,把科学讲得像小说一样好看,让孩子边笑边学,轻松建立起对自然、人体、物理、化学、天文、生物的好奇心。
基本信息
项目 | 内容 |
---|---|
系列名称 | Horrible Science(Nick Arnold;插画 Tony de Saulles) |
适读年龄 | 8–12 岁(Grades 3–7) |
Lexile 蓝思值 | 初版平均约 500–600L;如《The Fight for Flight》有 910L |
篇幅形式 | ~100–160 页/本,图文、漫画、实验环节丰富 |
系列规模 | 超过 30 本主线+科普手册+年度合集 |
为什么值得推荐?
- 科学有趣不枯燥:把“血骨头”“臭虫”“电流”“时光”讲得又恶心又吸睛,让孩子因“哇,好Gross!”而爱上科学。
- 知识与幽默融合:用搞笑漫画、趣味事实、滑稽标题连接核心科学概念,配合课堂学习恰到好处。
- 结构清晰阅读轻松:独立主题章节+小实验+趣味练习,读完就能手动“做科学”,有成就感助阅读惯性形成。
三大成长价值
- 科学素养提升 – 从化学、生物到物理、时空,一本书就能探索一个领域,让孩子慢慢构建全面科学观。
- 自主阅读培养 – 跨篇幅从短到长,搭配图文设定,孩子能“自己读完”做到独立完成一本书。
- 批判与创意思维 – 实验环节激发思考: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“还有别的方法吗?”读后还能讨论改进。
家庭共读妙招
- “Gross Facts 答题赛”:读完章节让孩子报出“最恶心的科学事实”,作为奖励搞笑小贴纸!
- 实验动手秀:如学习光时空内容后,晚上用手电体验“伸长手臂”时间差或微波神奇。
- 续写“小壮举”:鼓励孩子模仿书中风格,自创章节科普,画插图或配漫画。
拓展阅读推荐
推荐书名/系列 | 类型关键词 | 推荐理由 |
---|---|---|
Basher Science 系列 | 科学入门 × 图解 × 概念拟人化 | 用卡通拟人风格讲解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核心概念,适合视觉型学习者 |
Mason Crest 科普系列 | 科学专题 × 信息密集 × 图文结合 | 更严肃但分主题系统讲解,适合拓展知识深度,如能源、生物技术、气候等 |
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系列 | 图片主导 × 真实案例 × 可视化阅读 | 从动物、地理、地球、太空到奇趣知识,每本都图多字少,适合轻松科普拓展 |
DK Eyewitness Science 系列 | 非虚构 × 科学百科 × 知识结构化 | 用详实图文和概念地图组织知识,搭配Horrible Science可查漏补缺 |
Science Comics 系列 | 漫画科普 × 情节导入 × 深入易懂 | 每本聚焦一个主题(如火山、气候变化、细菌、太阳),用连环漫画讲清知识本质 |
The Magic School Bus 图画书/章节书系列 | 想象科学 × 低龄引导 × 学科启蒙 | 适合和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共读,帮助形成“科学=好玩”的初印象 |
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(青少版) | 真实故事 × 科学应用 × 创造精神 | 非洲少年靠图书馆自学建风车的故事,科学知识 + 社会意义双重启发 |
- 电视联动拓展:英国 CBBC 推出 sketch 风格《Horrible Science》节目,覆盖 BBC Bitesize 课标知识。
《Horrible Science》鼓励孩子在“恶心”的外壳里,发现“科学”的魅力。
“别怕脏,敢探索,科学就在你敢问的地方。”
特别适合希望为孩子建立“阅读习惯+科学兴趣+实验表达”体系的家庭。
评论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