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Wayside School》系列:奇趣校园 × 变态幽默
如果你的孩子觉得“学校的日常太无聊”,那么他一定还没读过《Wayside School》——一所不存在第19层、却发生一连串荒诞事件的30层高楼小学。
由《Holes》作者 Louis Sachar 创作的《Wayside School》系列,是一套“让孩子笑出声”的爆笑校园故事集:老师会把学生变成苹果,学校修在错误的地方,每一层都上演一出“超现实小剧场”。它不仅用脑洞打开孩子的想象,更用幽默重建孩子对“阅读是一种快乐”的体验。篇幅短、节奏快、情节怪,是7–10岁孩子建立自主阅读信心和语言幽默感的理想桥梁书。
“有时不合逻辑,恰恰能引发最深的好奇。”
基本信息
项目 | 内容 |
---|---|
系列名称 | Wayside School(Louis Sachar 著) |
代表书目 | Sideways Stories from Wayside School(第一册),Wayside School Is Falling Down(第二册)等 |
推荐年龄段 | 7–10岁(Grades 2–4)小学中年级儿童 |
Lexile 蓝思值 | 大部分约 440–530L(首册 ~460L),适合桥梁阅读初期儿童 |
篇幅 | ~160页,单个小故事组成,图文穿插,阅读节奏明快 |
系列规模 | 主线4册(1978–2020)、外传故事 + 学习册等衍生版本 |
系列亮点 & 为什么孩子会上瘾?
- 离谱设定+荒诞校园: 学校竟然是“30层楼高、每层一间教室”,没有19楼,还有老师会把学生变苹果……荒诞设定引爆笑点。
- 超短故事方便碎片阅读: 每一章都像小品,轻轻松松读完一段,适合放学后或睡前快速阅读,也能拼成完整一天趣味阅读。
- 语言幽默+脑洞开阔: 语言简单明快,却充满荒诞幽默,“把人吃了又变回来”这样的剧情让孩子又惊又笑。
- 图文搭配兼顾阅读节奏: 每册都配有插图,使文字阅读不累,也适合视觉阅读习惯的孩子。
三大成长价值
- 培养阅读兴趣与成就感: 章节短、幽默多,孩子很容易“读完就想再读一本”。
- 想象力与幽默理解提升: 荒诞设定帮孩子打开脑洞,理解夸张幽默的表达方式。
- 语感+逻辑微练习: 虽不走推理解谜路线,但荒诞因果中隐含逻辑关系,有助培养孩子快速思考习惯。
家庭共读妙招
- “向下楼”读闹记: 每章结束后,问孩子:“你觉得下一层会发生什么奇怪事?”
- 即兴演绎幽默剧情: 用夸张表情和声音,分角色朗读“被苹果化”或“楼层出错”的片段,增加沉浸感。
- 剧情改编PPT/短视频: 家长可引导孩子选择一个荒诞桥段,用画图或短视频方式复刻,既练表达又玩创造。
拓展阅读推荐
书名 | 作者 | 类型关键词 | 推荐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
Sideways Stories from Wayside School(系列首本) | Louis Sachar | 荒诞 × 短篇串联 × 校园怪谈 | 如果还没从头读起,强烈建议补齐整个系列三部曲。 |
My Weird School 系列 | Dan Gutman | 奇葩老师 × 夸张校园 × 幽默风格 | 每个老师都有超离谱设定,读完像“疯人院日记”,但笑料不断。 |
The 13-Story Treehouse 系列 | Andy Griffiths | 搞怪幻想 × 创意结构 × 男孩视角 | 一本充满脑洞的创意读物,越“高”越疯狂,超适合Wayside粉丝。 |
Frindle | Andrew Clements | 校园 × 创新 × 思辨幽默 | 一个小男孩“发明”一个单词引发的学校风暴,幽默又带启发。 |
Captain Underpants 系列 | Dav Pilkey | 厕所幽默 × 反权威 × 冒险 | 虽然低龄感较强,但对搞怪校园风格的读者极具吸引力。 |
Lunch Money | Andrew Clements | 商业头脑 × 小学生活 × 有趣冲突 | 偏现实系但不乏幽默感,适合从荒诞转向真实校园故事过渡阅读。 |
The Phantom Tollbooth | Norton Juster | 语言游戏 × 想象世界 × 哲思奇遇 | 更具文学性和语言魅力,适合喜欢脑洞大的Wayside书迷继续挑战 |
《Wayside School》是那种“荒诞得让人停不下来”的校园书。
它告诉孩子:
“学习也可以很荒诞、很幽默,还能天天笑出声。”
尤其适合——
- 想建立“每天一小故事”阅读习惯的家庭;
- 希望用幽默打开孩子兴趣、减少阅读压力的教学计划;
- 想要在孩子脑洞里种下一颗“想象+表达”的种子。
评论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