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IB学生来说,EE(Extended Essay)和TOK(Theory of Knowledge)不仅是课程的“核心模块”,更是影响总分的关键组成部分。两者合计最多可加 3分Bonus分,这可能正是你/孩子从38分冲到40+、拿下藤校/牛剑预录取的临门一脚。
但很多学生在面对EE和TOK时容易陷入三个误区:
“没灵感、不知道写什么” → 难以展开
“好像写完了,但没有深度” → 被评为中低档
“和学科没啥关联,只是感想” → 无法得高分
本文将系统整理 EE 与 TOK 的选题方向、写作结构、思维路径与示范素材,帮助你搭建清晰的写作思维骨架,兼顾学术逻辑、批判性思维与可执行落地性,真正写出有深度、能得分、有升学竞争力的IB核心作品。
✅ Part 1:EE选题方向建议(按科目维度整理)
📘 1. 科学类(Physics / Chemistry / Biology)
学科 | 选题方向 | 示例题目 |
---|
物理 | 影响变量研究 / 应用实验 | “光照角度对太阳能板输出功率的影响” |
化学 | 有机反应效率 / 电解过程对比 | “不同酸度对铜的电解提纯效率影响” |
生物 | 微生物培养 / 环境影响对比 | “温度对酵母发酵速率的影响研究” |
提示:选题要实验可行、变量可控、分析有深度,建议优先选择本人可操作的小型实验。
📘 2. 文学/语言类(English A / Chinese A / B)
学科 | 选题方向 | 示例题目 |
---|
英语 | 文学主题对比 / 修辞分析 | “身份认同在《The Namesake》和《Americanah》中的表现” |
中文 | 女性主义 / 社会结构 / 语言风格 | “鲁迅与张爱玲笔下‘家庭与个体冲突’的比较研究” |
提示:强调文本分析深度与原创性视角,避免内容空泛或“课堂作文式”泛论。
📘 3. 经济 / 商科 / 全球政治
学科 | 选题方向 | 示例题目 |
---|
经济 | 小型区域研究 / 政策影响评估 | “疫情后武汉市租赁市场价格弹性分析” |
商科 | 品牌管理 / 消费心理 | “星巴克中国门店定价策略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” |
全球政治 | 制度差异 / 公共议题演变 | “中美气候外交话语的媒体表征比较分析” |
提示:EE社会科学类文章应突出理论结合现实 / 数据支撑 / 评估角度清晰。
📘4. 数学 / 哲学 / 心理学
学科 | 选题方向 | 示例题目 |
---|
数学 | 模型建立 / 数学原理研究 | “利用图论优化校园路线设计” |
哲学 | 概念辨析 / 伦理探讨 | “康德义务论在人工智能道德中的适用性” |
心理学 | 经典实验再探 / 青少年行为研究 | 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” |
📘 EE选题五大标准(避免低分陷阱)
维度 | 说明 |
---|
明确聚焦 | 题目不能太大(比如“中美文化差异”),应具象化、可实证 |
有数据/案例支持 | 尤其是商科、科学,避免“纯感想式”写作 |
原创性视角 | 避免直接搬教材主题,要体现个人思考与立场 |
可评估性 | 能用理论+数据进行分析或比较,有标准结论方式 |
可行性 | 资料搜集/实验操作/语言表达是否能力匹配? |
✅ Part 2:TOK写作引导素材
TOK核心写作结构建议(Essay)
模块 | 内容 |
---|
引言 | 清晰解释题目关键词,提出主问题(Knowledge Question) |
主体段落1 | Area of Knowledge 1 + RLS(真实生活情境)+ Counterclaim |
主体段落2 | Area of Knowledge 2 + RLS + Counterclaim |
总结 | 回答主问题,反思知识局限,提出开放性延伸 |
📘 高分TOK写作四要素
元素 | 说明 |
---|
RLS(Real-life Situation)真实生活情境 | 如:新闻事件、科技争议、教育制度、历史观点 |
Counterclaim反方观点 | 体现批判性思维与知识不确定性 |
AOK/WOK明确 | Area of Knowledge(知识领域)与 Way of Knowing(认知方式)清晰分配 |
Meta-Reflection | 有“对知识本身的反思”,不只是描述知识内容 |
📘TOK高分写作素材举例
主题 | 可用角度 | RLS参考 |
---|
“我们是否应信任专家?” | AOK:自然科学 vs 艺术 / WOK:语言、直觉 | 新冠疫情专家分歧;艺术评论自由 |
“情感如何影响知识获取?” | AOK:历史 vs 数学 / WOK:情感、理性 | 战争叙述中的民族情绪 vs 数学公理之下的冷静推导 |
“知识总是带有偏见?” | AOK:人文学科 / WOK:语言、信仰 | 文化表述中的话语权差异;殖民史的写法演变 |
评论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